我认为是“食”,这一个字惯古至今,人人生存之本能反应。因食之重要原因,得以在以食为主导的过程中开发智慧,在过度中吃一堑长一智,也是饮食升华的了解。
人类奥秘尚有无数未解之谜,生生世世,代代相传,繁衍生息,与“食”字必须勾肩搭背,不弃不离。
弱者也需裹腹度日月,强者丰盛也是度春秋。自古战事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多将广者,也不一定稳操胜券!粮草不足,不战而败!
谁人敢封口不饮?此命休矣!富贵也好,贫穷也罢,都是一日三餐,山珍海味即为食,粗茶淡饭也是餐,人物如此,生物如此,动物如此,植物也如此,什么是天?答案众所周知“食为天”是也!
这是唯吾知足*秀儿拙见,请老师给与指导点评,谢谢了!
阿兮老家就有这种说法,穷的时候死猪肉都舍不得扔,老弱病残的马肉也吃,就是没吃骡子肉的。凡事有因必有果,下面阿兮就来解析下这句老话的意思。
驴肉香在农村所有大牲畜中,驴肉地位是比较高的,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法,驴皮能熬制阿胶,是美容养颜佳品,估计无形中也提升了驴肉的价值。驴肉细腻鲜美,以驴肉为食材的小吃,全国各地多不胜数,其中耳熟能详的是河间驴肉。
老父亲活着时,喜欢吃驴肉水饺,那些年过春节,只要有机会,都会割几斤驴肉,包顿驴肉馅儿饺子过过瘾。这些年下乡,村里耕牛偶尔可见,驴的影子可是难得一见了。
2、马肉臭
农村还有句老话:“萝卜丝子大马肉,吃着香嗝着臭”。也许是儿时条件艰苦,一年也吃不了几次肉,我虽然吃过一次生产队里过年杀的一匹老马,父亲还通过叫行买到了那匹马的部分骨架,热腾腾炖了一大锅,我闻着可香了,只是马肉有些粗,没驴肉牛肉细腻,我那时太小嚼不动。
但父亲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说是有分别的:马肉不只是粗,还有股说不出的大汗味儿,即使当时做菜吃不觉得,比如马肉炖萝卜丝(宰大牲畜大多是春节前,老时候没有什么反季节蔬菜,冬天的主打菜除了白菜就是萝卜了),过后会打嗝,那味道臭的顶人。
3、打死不吃骡子肉
骡子是驴和马杂交的后代,有马骡和驴骡两种。骡子干活耐力足,比驴和马都好使,只是脾气倔,听力极好。儿时有句顺口溜:“驴耳朵长,马耳朵短,骡子耳朵听满疃”,很形象的说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马肉驴肉都能吃,骡子综合了驴和马的特点,肉质肯定不比马差,可为什么农村人却说打死不吃骡子肉呢?原因就是“骡子的家伙事儿,大而无用”,无法传宗接代,这对把传宗接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农村人来说,自然是不能忍受的。加上农村人有吃什么补什么的说法,自然就更不能吃骡子肉了,万一那啥了怎么办?
总之,农村的一些老话所传递的意思,大多不只是字面意思,还有一些习惯和隐晦在字面背后的典故,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才能明白。就像这句话中的前半句“驴肉香马肉臭”,则是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后半句“打死不吃骡子肉”,则跟孕妇不吃兔子肉,害怕生孩子兔唇一个道理,无非是怕吃了骡子肉也跟骡子一样失去功能,无法添丁进口,就麻烦大了。
11-10 来源:未知
12-01 来源:未知
11-08 来源:未知
11-11 来源:未知
11-29 来源:未知
12-06 来源:未知
12-07 来源:未知
12-15 来源:未知
12-13 来源:未知
11-05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