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讽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前言这两句诗出自唐人章碣的七绝《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这首诗表示,虽然统治者想方设法控制了文化舆论、建立了制度,但是德不配位,终究还是要被赶下台的。
一、竹帛烟销帝业虚第一句说的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故事。
记得看百家讲坛,某一位文学教授好像说过,其实秦始皇坑的不是儒,而是方士。因为时间太久,老街记不太清是不是这样说的。
不过,历史学家的考据与诗人的表达还是有所不同的。
无论秦始皇到底坑得是不是儒家学子,其焚书坑儒的典故用在这里,就是指秦始皇代表的统治阶级,想通过控制文化和舆论来加强其统治。
“帝业虚”三个字与其是一种现象,不如说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焚书坑中,烟气还没有消散呢,你的大业就已经不稳定了。
二、关河空锁祖龙居第一句用了一个“虚”字,第二句用了一个“空”字。
关河指函谷关、黄河,泛指坚固的守备力量,也可以引申为秦朝所制定的各种严苛的统治制度。
祖龙居:指秦始皇的故居,指咸阳。祖龙:代指秦始皇。出自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
三十六年……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龙死。’”
这句表示,虽然秦国在建设上、军备上、制度上等等方面有所加强,但是仍然没有办法保卫秦朝的帝国基业。
结果呢?
三、坑灰未冷山东乱坑灰未冷山东乱,竹帛烟销帝业虚,挺不错的对联。
这两句其实意思也差不多,焚书的烟还没有灭,帝国基业就摇摇欲坠了。坑里的烟灰还没有冷,山东(崤函之东,一说指太行山之东,原先的六国之地)就乱了。
原因是什么呢?
四、刘项元来不读书原因是刘邦项羽从来都不读书吗?因此你烧不烧书,跟他俩没啥关系?
也对。
不过从深层来理解,就是秦国的统治方法出了问题。一味的采取焚书坑儒这样的暴政,似乎不太适合已经平定了天下的大一统王朝。
这首诗第一句从竹帛烟销写起,到刘项不读书结束,首尾呼应。
结束语至于秦国最终灭亡的具体原因我们不去探讨,这首诗也不是完全为了讽刺秦国而写。
诗人借古讽今,用秦国的结局来警示后人。
诗人认为,和治水一样,发现问题用堵的方式消灭民意和文化思想不会有太好的结果,至于怎样才是最好的方法,诗人并没有说,而是留给读者去思考。
@老街味道
如果被问到山东的历史名人,第一个想到的大都会是孔子。
孔子驰名古今中外,现在全世界设有有一千多所孔子学府,传授汉学文化。
聊聊发生在孔子身上的奇妙故事。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他先娶妻施氏,生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伯仲是指兄弟们的排序,老大和老二,孔子的哥哥叫伯尼,那他的名字就叫仲尼了。
可见,孔子的老爹并非仅仅是一介武夫还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孔子就遗传了他老爹优秀的基因。
叔梁纥已72岁时看中了孔子的18岁的母亲,“爷孙恋”从孔子他老爹就已经开始了,真的是一树梨花压海棠。
《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开篇就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就因为这“野合”二字,引发世人无尽的遐想。
《史记 孔子世家》中,《索隠》和《正义》里说,是因为孔子父母年龄差比较大,这种不合于《礼记》中关于婚嫁年龄规定的婚姻叫做“野合”。
孔子降临这个世界,堪称传奇,真的是缘妙不可言。
孔子的儒家思想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孔子老爹老妈的风流韵事,和他提倡的思想南辕北辙。
每个人都不能选择他的出生,可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他的生活。
11-10 来源:未知
12-01 来源:未知
11-08 来源:未知
11-11 来源:未知
11-29 来源:未知
12-06 来源:未知
12-07 来源:未知
12-15 来源:未知
12-13 来源:未知
11-05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