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手机之所以很少中病毒,一方面是因为现在手机系统的安全机制增强了,且每个手机系统都会自带杀毒软件;另一方面是因为免费杀毒软件的普及和相关部门监管机制更加成熟,有了这些普通病毒自然也就无机可乘。
以前的电脑经常中毒还系统崩溃,其缘由恰恰与手机中病毒的相反,以前Windows系统的安全机制没有现在强,杀毒软件也是收费的,且那时候PAD、手机登移动设备还没有崛起,电脑端也就成为了唯一自然病毒攻击的主体。
谢谢邀请!
现在手机病毒发生情况确实要少了许多,这与多种原因有关:
首先,安全有保障的官方的应用商店的软件种类已可以满足用户大部分的需求,用户减少了去浏览器、论坛下载的频率,也就减少了中毒的几率。
其次,用户自身保护意识提高了许多,对那种包含在短信、二维码中木马病毒有了强烈的警惕性,中招的人数也少了不少。
还有,现在的手机制造商对手机安全措施做的也极为周详,再加上不定期的系统更新时会提高安全防范等级,如此一来几乎可以屏蔽掉所有常规的手机病毒。
基本上也是这三点原因,让手机病毒泛滥困难重重,病毒制造者也就知难而退了,手机病毒也就少了!
虽说手机病毒少了,但不代表没有,我们日常使用还是要多加留意:对不明来源的短信链接、二维码坚决不碰,对公共网络不要轻易连接,尽量不在浏览器里搜索下载软件,使用资金时手机尽量用自己的数据流量操作……反正小心行得万年船哦!
手机扫了带病毒的二维码,首先要明确二维码本身是不带病毒的,只是扫描后的链接会有窃取用户信息或给手机安装后门的可能。就像在PC上,你点击了带有病毒的网页链接后,木马或病毒就悄悄进入你的系统了,比如篡改网页,获取电脑权限,控制摄像头、鼠标和键盘,盗取密码,获取个人信息等。
那么手机扫描了这样的二维码有哪些危害呢?
1.个人信息泄露,比如身份信息等。
2.盗取手机流量。
3.拦截验证码
4.盗取相关APP的登陆密码
所有这些可能目的只有一个,最终是窃取你的个人财产。
补救措施:
1.取证,将手机的关联了个人信息,银行卡或消费记录的信息,截图留存。最好是能够证明个人信息泄露的的证据。以备未来报案使用。
2.尽快将跟银行卡关联的应用,如支付宝、微信、个人银行等APP,更改密码。甚至包括PC上的一些登陆密码,比如邮箱、常用论坛的登陆密码等。
3.拦截验证码这个比较讨厌,有可能会复制你的手机号码,然后去刷一些购物的APP,你可能连验证码都没收到,银行卡和微信、支付宝零钱就被使用了。所以如果到这个程度,就要准备报案了,还要更换手机号码了。
以上这些补救措施,根据你泄露的情况来分别对待吧。毕竟各种改信息,换手机,甚至报案处理都是特别麻烦的事情。
11-15 来源:未知
11-29 来源:未知
01-12 来源:未知
02-03 来源:未知
04-03 来源:未知
11-09 来源:未知
11-14 来源:未知
02-09 来源:未知
04-20 来源:未知
11-11 来源:未知